感染病科是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省内最早的感染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和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
感染病科现设有临床(病房、门诊)、免疫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等部门。学科现有医、护、技人员4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6人,中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8人。
感染病科现开设病床76张(3个病区),临床诊疗水平省内领先,在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疗、难治性细菌感染的诊治和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专家门诊量3万-4万人次,年出院约2000人次,均居省内各医院同专业之首。
20世纪50年代末,大内科成立传染病隔离病房、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组;1962年成立传染病科和传染病学教研室,当时设床位22张,后扩大至56张;2002年传染病科更名为感染病科,同年迁入新建感染病科楼,设三个病区、病床数76张。
1958年,诊断出安徽省首例流行性出血热;1962年在省内率先开展肝穿刺病理检查;1963年诊断出安徽省首例腺病毒肺炎;1964年成立传染病科实验室,主要开展细菌学方面研究。197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血吸虫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江顺林、曹慰祖等)。1979年在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省内率先开展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检测;1982年在安徽省首次开展弓形体感染的调查研究(陈智铭、李宗寅等);1992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丙肝抗体、HBV-DNA检测和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的研究;1997年省内率先开展HBV-DNA前C区变异的检测和研究。
1964年8月协办全国首次传染病学术年会,江顺林任秘书长;1988年成立安徽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江顺林任主任委员(至1992年)、刘家琴任副主任委员(至2004年);1994-2004年李宗寅任安徽省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任《疾病控制杂志》主编;1997年成立安徽省康复医学会病毒性肝炎专业委员会余鑫之任主任委员,2000年至2004年余鑫之任安徽省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1998年起李旭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安徽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主任委员。1998年至2004年魏少峰任安徽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委兼秘书;2002年至2006年李家斌任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委员;2002年起李家斌任《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2003年李旭任《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副主编;2004年起魏少峰任安徽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苏菲任常委、江晓平任委员,尹华发任安徽省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5年联合招收第一个硕士研究生,2000年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本学科第一次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余鑫之等),2004年获医院内科学首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李旭等),同年李旭参加高等医学院校《传染病学》教材编写;近年来,本学科已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课题10余项,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于中华系列、SCI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2002年起获安徽省卫生厅临床重点学科,2005年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技术特色
1. 1973年省内率先开展血吸虫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2. 1979年省内率先开展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检测;
3. 1982年省内率先开展弓形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4. 1992年省内率先开展丙肝抗体、HBV-DNA检测和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的研究;
5. 1997年省内率先开展HBV-DNA前C区变异的检测、研究以及乙肝相关性肝癌研究;
6. 1999年省内率先开展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
7. 2002年省内率先开展肝穿刺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