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暨皮肤病研究所)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重点学科及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检测机构,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所在单位。
学科现有医护技人员共5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人,含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
学科是我院最为优势临床学科之一,门诊单元设有特色专家门诊、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性病门诊、遗传性皮肤病门诊、遗传病产前诊断门诊、真菌病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皮肤美容门诊等,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病房单元开设床位38张,年出院病人1600余人次;临床实验室开设有:皮肤病理室,皮肤免疫室、性病实验室、真菌实验室和教育部皮肤病重点实验室。学科设立专门治疗中心:激光美容中心、嫩肤去皱、激光美白、生发及脱毛、中药熏蒸、药浴、窄波紫外线照射、皮肤外科美容手术等。
学科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机构,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并承担本省及周边省份疑难危重患者的会诊和治疗指导工作。在银屑病、白癜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遗传病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皮肤美容等领域具备特色。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全体医护技员工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技术特色
1.1993年,皮肤免疫病理:用于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
2.1994年,盐裂皮肤免疫荧光技术:用于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1994年,UVA疗法:用于湿疹、白癜风和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治疗;
4.1994年,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用于浅部和深部真菌病的诊断;
5.1998年,白癜风表皮移植技术:用于白癜风的临床治疗;
6.1998年,LLLT激光技术: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结节性痒疹等的治疗;
7.1999年,性传播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用于性传播疾病的诊断;
8.2000年,Medlite美肤激光技术:用于色素性皮肤病和血管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
9.2000年,皮肤组织病理技术:用于皮肤肿瘤、皮肤血管炎等皮肤病的诊断;
10.2000年,SSCP技术:检测有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遗传性皮肤病突变位点,基因诊断遗传性皮肤病;
11.2003年,VBeam激光治疗仪:治疗各种血管性皮肤病;
12.2003年,Smoothbeam激光治疗仪:治疗痤疮;
13.2003年,Gentlase激光脱毛仪:治疗各种体毛过多性疾病;
14.2003年,Ho:YAG激光治疗仪:治疗病毒疣性皮肤病;
15.2004年,MedliteC激光治疗仪:治疗色素性皮肤病。
16.2004年开始,皮肤组织免疫组化技术:用于皮肤肿瘤的鉴别诊断;
17.2004年开始,AllergyScreen系统的临床应用:用于过敏原的测定。
【学术交流】
早在80年代中期,科室朱一元教授留学法国,系统学习皮肤病,并重点学习真菌病,学成回国后积极开展真菌病的研究,使科室在真菌病的临床科研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学科不断选派优秀骨干到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学习皮肤病理、性病等,扩展临床诊疗范围,提高皮肤病的治疗水平。近年来,学科更加注重学术交流,先后有多人次走出国门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还先后承办全国皮肤性病学进展研讨会三届,全国遗传性皮肤病研究学习班一届,并将于2006年作为主办单位,承办第11届全国皮肤科年会。学科张学军教授作为大会秘书,承办第九届世界皮肤科大会一次。学科带头人还多次主持亚太地区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多次作重要发言。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知名度的飞速提升,学科已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新加坡等一些著名高等学府的皮肤性病学科及相关学科建立了长期合作和交流关系,并与香港、台湾同行建立了伙伴关系。
作为学术地位高低的象征,该科先后有多人在全国甚至国外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任多种杂志的编委或主编等职。如张学军教授最近被皮肤性病学学科世界顶级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聘任为执行编委。据悉这是皮肤性病学界国内第一人担当此要职。张学军教授还担任几家国外皮肤性病学专业性期刊的编委和特约审稿人等。皮肤性病学科作为活跃在皮肤性病领域的一支重要队伍,已经融入到世界皮肤性病学科的先进行列。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21日
星期三
5月22日
星期四
5月23日
星期五
5月24日
星期六
5月25日
星期日
5月19日
星期一
5月20日
星期二
5月23日
星期五
5月24日
星期六
5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