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创建于1950年,由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法国归来的曹清泰教授担任首任科主任,在他带领下,将耳鼻咽喉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科发展为安徽省最早的硕士授予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安徽省卫生厅临床重点扶持学科,目前是安徽省最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设置正式床位45张,作为二级医学学科,已逐渐建立了耳神经外科学、耳显微外科学、鼻科学、变态反应学、咽喉外科学、头颈外科学、内窥镜外科学等三级医学分支学科。学科设有安徽省听力检测中心、人工耳蜗植入中心、鼾症诊治中心、内镜中心。
现有医技人员1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职称医技人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省级学术组织主委、副主委1人,常委3人、委员2人;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编委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近5年在SCI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申请的省厅级资助课题9项,总资金近70万元;获科研成果5项,其中2项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5名。目前,科室年门诊7.8万人次,年出院1568人次,大手术998次,居省内医院同专业最前列。
科室新技术
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有: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耳科:1986年开展人工蹬骨手术;1995年开展外耳、中耳I期成型术、内淋巴囊减压术;2001年开展中耳内窥镜技术;2002年开展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选中的应用、围产儿耳聋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2005年开展电子耳蜗植入术。
鼻科:1995年开展内窥镜技术在鼻科学中的应用;1997年开展免疫功能检测仪在变应性疾病中的应用、内窥镜延伸技术(脑脊液漏修复术,视神经管减压术);2000年开展医用涤纶布在鼻腔缩窄手术中的应用、国际标准化过敏原和国际标准化点刺法的临床应用;2005年开展经鼻内镜眶纸样板进路眶内手术。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色医疗项目之一。1962年,在曹清泰教授带领下,在全国开展了第一家“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70年代,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耳聋与免疫的关系”,为研究感音性耳聋的诊治提供了新的途径。“混合菌苗治疗感音性耳聋的研究”获1983年安徽省科技三等奖。
咽喉头颈外科:80年代初,开展了喉功能保全手术,并获1986安徽省科技四等奖。1990年开展侧颅底手术、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1992年开展带蒂肌皮瓣头颈缺损修复术(胸大肌皮瓣、斜方肌皮瓣);1994年开展了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995年开展气管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面部正中翻揭术、颅面联合进路切除前颅底沟通肿瘤等;1998年开展上颌骨外旋术;2000年开展气管袖状切除及修复术;2001年开展舌骨舌骨肌瓣喉支架成型术、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等;2003年开展了规范的择区性颈清扫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喉上神经保留及会厌成型术在声门上型喉癌的应用、双蒂肌骨膜瓣在声门型喉癌切除修复中应用、下颌外旋咽旁、颅底巨大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等子刀等微创手术器械在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甲状腺喉返神经解剖术、Pearson手术、Tucker手术等。2004年开展喉和气管术后缺损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修复术、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修复术、颈内动脉解剖颅底翼腭窝复发肿瘤扩大切除帽状筋膜修复术、眶颧入路切除侧中颅底沟通肿瘤、上颌外旋鼻咽旁肿瘤切除术、颈胸联合进路颈根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等。2005年开展舌根部分切除术及等离子上呼吸道塑形术治疗重度OSAHS、保留颈内颈外动脉血管颈动脉体瘤切除、声门下型喉癌保留喉功能的手术等。
近几年来,在老一辈教授大力支持下又与国际一流的瑞典皇家医学院耳科研究所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和交流关系,聘请了该中心段茂利博士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并对世界难题之一的“感音性耳聋的治疗”进行重点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时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申请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在耳鼻咽喉科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